文章專區
很多資優的孩子其實都是小時了了,為什麼? 因為多數家長在發現自己小孩與眾不同的時候, 一部分會開始帶小孩去做更難的題目、去鑽研更艱澀的知識。不行嗎?我肯定家長望子女成龍鳳的心情 但是這樣做,的確無法保證能讓孩子的天賦延續到25歲成人出社會
但是遍尋各種書籍,都找不出為甚麼他的孩子明明記憶能力很強,但是,在生活中,每每交代的事情,都只記得一部分,或者根本都忘掉了。 媽媽又談及,孩子大動作發展慢,肢體不協調,怕下樓梯,容易跌倒。甚至,精細動作發展不好等等。語氣中充滿了不捨與無奈。
當孩子說這些好像不堪入耳的字詞時,也代表孩子對這些事物充滿了興趣。 當孩子對「大便」充滿興趣時,爸爸媽媽千萬得逮住這個大好機會,好好的將跟「大便」有關的任何事,好好講給孩子聽
適合正在為孩子的行為煩惱的爸爸媽媽收看~
可是,如果只是讓孩子不停的在那跳啊玩啊,很有可能這些刺激激活了孩子的大腦,讓孩子一直處於高亢的興奮中,所以,孩子不僅情緒會高昂到你覺得他在胡鬧,也影響了孩子的作息。
張老師20年的經驗。評量過上千位孩子, 整理出有關孩子沒自信的10個特徵及影響,6歲以前孩子沒自信表現出來, 可能只會讓父母親覺得孩子只是個性害羞,6歲後的孩子沒自信,恐會影響課業,甚至影響親子關係。
張老師常常被問到:到底學齡前的孩子們,要選擇什麼才藝課呢?這個回答可能會得罪一堆家長及才藝班老師。 每個人大腦就那麼大,我們卻喜歡在學齡前給孩子那麼多的技巧性學習,而不允許他犯錯。 要照老師的教法,要跟隨爸媽走過的「 橋 」,沒錯,老師教的都是對的,爸媽走過一萬條路後,才知道哪條是捷徑。
想讓孩子學很多才藝,我不反對 但家長們可以閉上眼睛想想: 孩子很會踢足球、彈鋼琴、珠心算、下圍棋... 在家看到爸媽提重物會主動幫忙嗎 ? 遇到挫折時冷靜想辦法,還是抱怨都是別人的錯 ? 在學校仍然會忘記帶水壺、餐袋回家?
你知道嗎? 杜蘭大學(Tulane University)學者在2010年研究將近二千五百名幼童後發現, 三歲時愈常被打屁股的孩子,到五歲時愈可能出現攻擊他人的傾向。「體罰」本身並沒有教孩子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。 而是讓孩子產生做了這件事會有甚麼「後果(處罰)」的記憶連結, 形成嚇阻作用,但這後果與實際的影響並沒有關係。
張老師沒有認為讓孩子多參與才藝課程不對 但爸爸媽媽們要了解,真正的『感覺統合』 就是在幫孩子蹲好馬步、為孩子打通任、督二脈, 讓孩子有能力面臨各種狀況及學習。 如果感覺統合足夠的孩子,在學習才藝課程自然更得心應手。